——牧场产后护理和疾病揭发治疗(上篇)
胎次曲线峰值阶段目标:峰值产量稳步提升 潜能有待持续深挖
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什么是胎次曲线?
图1 奶牛曲线之胎次曲线
各位牛人如想更直观地了解胎次曲线,可查阅阿菲金公众号早期发布的“胎次曲线挖掘牧场管理潜力--以色列Top 25牧场对标分析”一文,该文类比了飞机“建造-起飞-航行-降落”过程,形象地阐述了胎次曲线各阶段特性及其代表意义。
按照养好牛的标准胎次曲线的高峰泌乳天数,1胎时应是90-110天,2胎及以上为60-80天。因牛群遗传潜能不同,品种也有差异,高峰产奶量的高低无法给出直接建议值,只能给出几个高峰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
1胎高峰产量/3胎以上牛只高峰产量=73%~75%; -
2胎高峰产量/3胎以上高峰产量=93%-95%;
表1 以色列2010年提供胎次曲线对标数据
近期中国农大的李胜利老师在行业会议报告中提到,美国养牛同仁对美国奶牛2030年单产水平的预期:52.5%的人认为大于12吨,而29.5%的人认为大于16吨。
图2 有待开发的奶牛高峰产量
随着现代化养牛模式的快速推广,牧场对泌乳牛配方的认识也逐渐清晰。从之前“高投入,高产出”逐步发展为“投入优质,产出高效”,营养和管理的不断改善,也正影响着胎次曲线的峰值产量稳步提升。大家对奶牛产量的不断挖掘和探索,离不开信息化大数据对奶牛场管理的帮助。
阿菲金牧场管理系统的一个个分析报告,正是通过“数据抓手”的科学方式,帮助牧场更好地做出决策,挖掘和探索更高的产奶高峰!
1.兽医治疗报告:抓好产后护理监管,跟踪治疗不掉队
产后护理监管各牧场差异较大,以色列牧场管理模式是以最大限度地、不影响牛只正常作息为前提,来开展针对每头产后牛的检查与跟踪治疗方案。
通过使用阿菲金软件中的“兽医治疗”模块,将产后检查中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检查、酮病检查、体况评分、变位检查及疾病复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每天执行的检查清单包括:
-
产后1~3天中发现的胎衣不下、产道损伤的牛只; -
5~7天所有要兽医一一检查子宫内膜炎的牛只; -
通过产量及魔盒数据发现的怀疑酮病的牛只; -
5~7天需要做产后体况评分的牛只; -
需要定期复检的牛只,如子宫炎治疗后7天复查。
正常牛只在产后诊断检查正常后,便不出现在检查清单中,这样能保障大多数正常牛群更好的吃料和休息。
图3 数据抓手之“兽医治疗”
与上述模式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国内很多牧场对全群牛只在产后10天内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每次检查的目标群体都是所有新产牛,其中还有很多正常不需要检查的牛只,也会在颈夹上“陪查”,影响她们宝贵的休息时间。当然,良好的流程化操作也能缩短新产牛组的检查时间,30~40分钟内完成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牛只舒适度的影响。但是,这种模式的另一个弊端在于,在大型牧场,因为圈舍锁夹时间限制等因素,10天以后问题牛只的跟踪检查变得很困难,而且时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检查单上经常会遗漏一些需要复检的亚健康牛只。
2.怀疑酮病报告:早期揭发治疗代谢病,扩大监测点和面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病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伴随着消化机能紊乱和产奶量下降,偶尔出现神经症状。各种年龄的奶牛都可以发生此病,本病一般发生在母牛产犊后的第一个月内,大多数病牛出现在产后3周内,第二个月后发病减少。
图4 数据抓手之“怀疑酮病”
三种酮病类型
-
原发性营养性酮病是由于饲料供应量少且差,在饲料品质属于低蛋白、低能量的水平下,奶牛摄取营养物质少而引起,也称消耗性酮病。 -
自发性酮病是指在正常饲养方式下,日粮品质为高能量、高蛋白条件下,因消化机能障碍使碳水化合物不能有效转化为葡萄糖造成的。 -
继发性酮病是因奶牛发生过前胃弛缓、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乳房炎、真胃变位、子宫炎等疾病,病牛食欲减退或废绝,机体吸收营养不足而发生此病。
补充葡萄糖和生糖物质是治疗奶牛酮病的根本措施,在此就不再赘述。
很多发生酮病的牛只未被发现,严重影响奶牛峰值产量
以色列牧场在阿菲金魔盒的监控下,酮病的发生率在25%~40%之间。国内牧场由于揭发酮病的手段局限于酮病试纸或血酮监测,且酮病的监测期仅限于产后5天之内,没法覆盖广大可能患病的牛只。所以每当问及酮病发病率时,很多牧场的发病率在5%甚至更低。只能说酮病这只“硕鼠”还在牧场为非作歹,但是没有被足够重视!所以,在此我们建议大家用更好的方法去揪出这只窃取牧场利润的“硕鼠”。
3.怀疑乳房炎报告: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治疗保全局
乳房炎对牛只胎次曲线的影响不仅在峰值产量上,对持续力影响更大。乳房炎高发期为干奶前期、干奶期和新产三个阶段。通过良好的干奶操作和干奶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前两个阶段的乳房炎,但要想轻易防控好新产阶段的乳房炎并非易事。
新产阶段:牛只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患病几率大,同时新产牛的奶产量一直在增加。乳房也在逐渐适应与日俱增的产量,或多或少会出现漏奶情况,这就使得新产牛乳房炎防控变得有些棘手。这种情况下,新产牛牛舍和卧床管理需要非常严格的把控,全年都需要“五星级”环境和卫生条件。除此,对偶尔感染乳房炎的牛只进行快速有效的筛查和诊治,显得格外重要。
图5 数据抓手之“乳房炎早揭发”
乳房炎早期揭发可通过挤三把奶或电导率升高来判断,其中后者在揭发一些早期或亚临床乳房炎时更有意义,因为乳汁还没有变性,电导率已经显示牛只可能患病,提示兽医或挤奶工第一时间进行CMT检测,以确定是否是乳房炎。抓好这项工作,可以在乳房炎感染初期进行及时治疗,保障牛只新产阶段,不受乳房炎纠缠,帮助其达到更高峰值产量。
小结:阿菲金五大报告,助您激发高峰产奶潜能
好的峰值产量,离不开好的牧场管理;好的牧场管理,离不开一个个数据抓手!总结一下本篇文章分享的阿菲金五大数据报告之三:
奶牛产后护理及疾病揭发治疗(上篇):
-
兽医治疗报告——抓好产后检查护理第一关;
-
怀疑酮病报告——抓好代谢病早期揭发治疗;
-
怀疑乳房炎报告——抓好乳房炎早发现早治疗;
相信通过阿菲金为您提供的数据抓手功能,真正帮牧场提高奶牛峰值产量,真正提高牧场盈利水平!(未完待续)
4. 发情+乏情+流产+禁配报告——抓好繁育系统化管理;
5. 超预产期预警报告——抓好后备牛第一产
